摘要:

那麼多女的,男的都跟寶貝似的,可大多數根本就是抱著玩一玩的態度,跟你認識第一天,就恨不得要上你家過夜,你拒絕他,以後理都不再理你,反正有的是女的……

單身是一種風景,當你不再單身的時候,你會懷念它;單身是一座橋樑,透過它抵達愛情的終點。單身人群日益增多人一年一年的晃到了30。30歲單身的苦惱並不是週末和節日裡若有若無的孤獨,難堪的是日久天長之下親朋好友或與你了無關系的人們,同情和驚異總是不自覺地噴薄而出,“啊?還沒結婚呢?﹗別再挑了……”那沒有說出來的意思是這樣的︰再不嫁就嫁不出去了,眼光那麼高嘛,不會是有什麼毛病吧……

本文要關照的正是都市裡這樣一個人群,他們條件優越,工作努力,甚至生活態度都還積極,卻被動單身,遲遲走不進婚姻之門。

大齡單身男女的尷尬境地四處可見。無論男女,晚婚和單身都成為一個普遍現像。

事業有成的代價

一份調查,其中講到女性的理想丈夫是“事業有成”,男性的夢中情人要“溫柔漂亮”。“事業有成”到底讓男人付出了什麼呢?就業風險自擔,醫療養老保險自擔,住宅、教育自擔,使得婚姻對於一個男人的重負顯而易見起來,據調查,先立業再成家已是當今男人的首要選擇。

打拼3年,無數個包括週末在內的夜晚都是11點才離開辦公室,而像他這麼拼命的比比皆是。再說,事業做不好,馬上就是生存問題,可是事業要想做好了,又哪有時間和精力去陪女朋友?我們這圈子,多少老闆離婚,不是有外遇,就是忙,老婆受不了﹗”失去平衡的兩性,都在為他們所要爭取的過度的獨立或倚賴付出代價。

單身處境兩不同

問題是,同為單身,男女的處境和心態卻決然不同。社會傳統賦予女人的意義就是婚姻,“如果沒有人想娶她們,從社會角度來看,她們簡直就成了廢品”。這些寫於20世紀40年代的話在今天讀來仍是有意味的。

男人幾乎不存在女人從“暢銷”到“貶值”的壓力。男男女女有些人雖事業有成,大家雖總在一起玩可是無論如何都沒有感覺,“我們不會選擇她們,兩人都忙,家還不成了旅館了”。

相反,對於女人來說,事業越是成功,享受的快樂和焦慮就越多、越複雜,“幹得好不如嫁的好”已成為社會懶於爭辯的流行理念。公司的中層管理人員,那種為了對得起職位的付出和高處不勝寒的寂寞讓她身心俱疲,“想不幹的時候,連退路都沒有”。一邊是根植於社會的傳統理念--男強女弱、男大女小、男高女低,一邊是對生活品性的期望。“靠不上男人,靠自己吧,可是越獨立,你就越發現男人不能容忍你。女人怎麼會不期待有人愛呢,可是你看得越清楚,你就越知道什麼樣的男人不能嫁。”

怪圈專為女人設

社會學家對大齡女給出的忠告是︰對男方外表多些寬容,求愛模式上多點主動,擇偶條件上多點靈活。社會學家測算過,一個30歲的女研究生,如果按傳統標準擇偶,她的選擇面只有0.2%,而按三不計較(年齡大小不計較,學歷高低不計較,婚喪離異不計較)擇偶,選擇面能有20%。

再三說服自己單方面不計較,但現實也讓女人屢屢碰壁。王行娟女士在談到俱樂部內“有花無果”的普遍現實時,不勝感嘆,她認為現代男人過於急功近利,“來週末俱樂部的人目的性都很強,恨不得抓一個馬上就結婚,可是往往有些人都7年會員了,還什麼都沒找到。為什麼?感情是需要培養的。

去單身俱樂部參加過兩次活動的劉眉對此也深有體會,“那麼多女的,男的都跟寶貝似的,可大多數根本就是抱著玩一玩的態度,跟你認識第一天,就恨不得要上你家過夜,你拒絕他,以後理都不再理你,反正有的是女的……”類似的失望和難堪會強化女人對婚姻的要求。很多單身女性都抱著“寧可讓父母擔心一陣子,也別擔心一輩子”的想法,”既然已經挑了這麼久,所以才要好好挑”。然而,越想好好挑,就越喪失了挑選的餘地,怪圈彷彿是專門為女人設立的。

單身與婚姻的兩難

女人們寧缺勿濫的謹慎也許與到處都是離婚率逐年上漲的消息有關。80年代以來,離婚率直線上升,地球另一側的情況更加不妙。歐洲理事會最新年度人口報告說,歐洲國家居民的結婚率已普遍下降到有史以來的最低點,離婚率則上升,私生子女的比例也顯著增加,尤以北歐國家為最,它們的離婚率幾乎為同年結婚率的一半。新時代家庭新功能“婚姻對於雙方都既是一種負擔又是一種利益”,這是一種共識。社會學家們也給出過好的訊息︰家庭在激烈競爭的現代生活中,具備心理調節功能,譬如一個快樂完滿的婚姻會讓人感覺像每年多了6萬英磅因的存款,而男人會因婚姻而長壽、心態更平和,受雇率、升職率更高……這是這個新時代給家庭和婚姻賦予的最新功能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吳帥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